加入WTO后,中國的五金產業在世界上獲得了重要的地位———成為公認的“五金大國”。江蘇是聞名全國的制造業大省,制造業規模大、活力強、基礎好。1986年以來,江蘇制造業產值連續位居全國前列。然而,隨著國內貿易國際化,世界知名五金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這使得中國五金行業進入了挑戰時代。江蘇五金產業是全國五金產業的一個縮影,江蘇五金同樣面對這一嚴峻的現實。中國五金產業,還處于全球產業鏈最低端。
目前,中國五金企業主要是憑借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來獲取國際品牌的生產訂單,但依靠低廉勞動力競爭的中國生產廠家最終能賺取多少利潤呢?有人算了這樣一筆賬:一種五金類兒童玩具,在中國企業生產,材料費、加工費及加工利潤總計為3美元,經新加坡貿易公司轉手后,在美國市場上的零售標價是100美元。國內生產企業提供了原材料、生產機器、勞動力,還要承受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的代價,僅獲取產品價格的3%%,而其余的97%%都在國際分工中被國外商人“拿”走了。
目前,從世界范圍來看,歐美的五金企業賺取的是高額的“品牌利潤”,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五金企業賺取的是相當的“流通利潤”,也就是現代服務業的利潤,而我們國內的大部分企業獲取的僅是微薄的加工。中國五金產品質量,已經嚴重影響到五金產業競爭力。中國五金企業缺乏強烈的質量意識,特別是中小加工企業的“湊合”現象。質量意識的缺乏,嚴重地制約了中國五金產品的升級。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往往是客戶要求的質量標準是五級,企業在生產中“自覺”達到六級;而中國的一些企業往往是你要五級,我就比四級好一點,勉強合格就行。中國有句成語叫“千錘百煉”,一個產品本來應該打1000錘,結果你打了999錘,就差一錘,看上去湊合著能用———但是,在使用中一旦有問題往往就出在這最后一錘上。
業內人士深有感觸,當歐美制造業的大企業不斷向中國轉移時,如果我們的企業仍然用“湊合”的態度來抓產品質量。這樣下去,質量的危機必然導致誠信的危機,我們將永遠都不能和歐美國家的大企業競爭和抗衡。為此,江蘇五金行業務必強化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管理,提升設計能力和改進加工手段,從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江蘇五金業的整體提升。江蘇重生產、輕流通“傳統”,導致五金產品流通服務業相對滯后。江蘇是中國的制造業大省,多年來由于重生產、輕流通的傳統,導致了與之相配套的現代流通服務業發展的相對滯后。事實上,一個產品真正處于生產制造環節的時間只占少部分,大部分時間處在研發、采購、儲存、運營、銷售、售后服務等階段———產業鏈條的運轉更多依靠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的效率對整個鏈條的效率影響很大。目前,我國產前、產后的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未形成完善的服務體系,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就拿產品的流通環節來說,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目前我國社會物流成本相當于GDP的18%,而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該比例每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億元以上。
拿江蘇的五金行業來說,江蘇當前五金流通平臺小、散、弱的現狀,與江蘇龐大的五金制造業極不相稱。為此,打造高級專業市場為切入點,作為一個高效的流通平臺,在搭建高度整合的“展示平臺”和“采購平臺”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現代化的“物流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在信息化的同時,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的功能,成為江蘇的新興高效的生產性服務業平臺,為江蘇的五金制造企業提供原材料采購、產品營銷、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多方位的服務和支持。促進專業化分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實現江蘇五金行業質量和品牌的整體提升。同時作為江蘇省五金行業商會的會長,我將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為廣大五金制造業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尤其對于各大五金產業集群,鼓勵和引導金融、保險、物流和教育培訓機構等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緊密結合,構成產業集群的服務支撐體系,推動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
在國際五金市場,江蘇五金自主品牌寥寥無幾。沒有在國際市場叫得響的自主品牌,成了中國五金業的軟肋,江蘇五金行業同樣如此。就蘇南而言,一大批五金企業已有創牌態勢,像飛達、天工、金鹿等已創響了國內的知名品牌;就蘇中、蘇北而言,目前正進入工業化經濟轉型期,一些五金企業創牌能力還顯得不足。因此,我們要發揮知名品牌和大企業集團的龍頭作用和產業聯動效應,延伸產業鏈。大力扶持中小型五金企業,促使其向專、特、精、新方向發展,培育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市場品牌,逐步形成以大企業為核心,大、中、小企業結構合理、分層次競爭、協調發展的企業群體,構筑產業鏈,形成產業群,在創響企業品牌的基礎上,創響區域品牌。中國五金與歐美的差距不斷拉大,江蘇五金應該如何面對?美國一項最新調查表明,90%%的歐美跨國公司都已經把創新融入了他們的企業戰略,80%%都建立了研發中心,大多數企業至少把利潤的10%%投入到研發中去。而大部分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很少,有些中小企業甚至沒有研發資金。
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創新,就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更談不上去擴大市場份額。缺乏創新必然嚴重制約質量的提升,而質量不高,附加值就少,就很難賺取利潤,當然就更沒有資金投入研發去提升質量。中國的現狀恰恰就是———很多五金企業偏偏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中。因此,江蘇五金行業當務之急是要不惜重金,建立起高效的研發體制,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改造傳統產業,提升產業水平,提高產品檔次,使江蘇的五金產業向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今年,江蘇五金業商會將推出若干個專利產品,我們的企業應該積極參與專利的“培育”和“孵化”。